食物是生活快樂的起點
慢慢食
人的一生中幾乎不可避免地與飲食牽上關係,從街邊小吃到星級餐廳,世界各地因著地理人文發展出各異其趣的料理風景,而在臺灣這座小小的寶島上,也因為有漢人、客家人、原住民甚或新住民的存在而誕生出多元的飲食派系。
許多人會因為吃而感到滿足和快樂,曾有古人云: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」,成就一頓飯的美好滋味,背後有著無數的雙手默默耕耘,從原物料的生產者、美食的製作者到如你我一般的消費者,每個人都悄聲無息地參與著飲食循環。鬱鬱葱葱的稻田裡,小農在天光未明時辛勤耕種;熱氣蒸騰的廚房中,廚師出神入化地料理食材;餐廳裡飢腸轆轆的客人,選擇符合自身喜好的餐點。
隨著科技進步與工業化迅速,生活大小事無不講求效率與快速,模組化、工序簡單、方便取得的速食漸漸取代步驟繁複的傳統料理,然而身為飲食循環的一份子,我們其實能透過慢食(SlowFood)的生活方式,在這些問題上發揮影響力。因此小日子本期以慢食為主題,希望讓讀者在緊湊的生活裡,放慢步調、細細品嚐飲食的每一個脈絡,意識到地方食材、餐飲與文化多樣性。
於是我們隨著臺東慢食節策展人郭麗津探索東臺灣多元的飲食光譜,召喚當地人的自我認同;走入阿比野菜弘典哥的野菜咖啡田,了解到生態與經濟的共存之道;聽部落蔬店志工媽媽小菈分享排灣族人的料理撇步,再將大把大把的天然山菜帶回家;看雲林御鼎興醬油第三代製醬人謝宜哲以古法發酵、釀造、日曬出帶有花蜜甜香的黑豆蔭油;在拾穗主廚莎莎的溫暖款待下,用一頓飯的時間品嚐在地物產的好滋味;最後以醲蒸餾所李建緯釀造的臺灣味琴酒,敬在這塊土地上努力生活的人一杯。
「食物是生活快樂的起點」當我們慢下來細細品嚐,就能體會到食物帶來的美好滋味,不只是飽足口腹之慾,也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影響生活環境,守護文化與飲食的多樣性,從而體會到能夠在物產豐饒的臺灣,品嚐到這麼多美食的自己,是如此的幸福和幸運。